4月26日下午,甘肃省著名电视艺术理论家刘炘应邀来院,为传媒学子做了关于广播电影电视制作的专题报告。报告会由副院长徐兆寿教授主持,学院领导、老师和学生一百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,这也是“文化名人进校园”系列活动的又一项活动。
报告会上,刘老师从个人经历谈起,针对上个世纪的新闻工作环境及其特点,对影视制作流程和表现方式,进行了详细的说明。刘老师还从社会对人生成长的影响和作用方面,告诉在场师生,社会化的实践活动,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,它能让一个人真正成长起来。
接下来,刘老师就影视作品题目的选择这一关键问题谈了自己的见解。他说“选择题目和归纳很多问题时一定要抓住其特质,拍东西一定要做好功课,只有占有大量的资料,才能做出一部有深度有价值的作品。”刘老师强调,成功者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的执着,要想成功,就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。
最后,刘老师与我院学子进行了互动交流,同学们热情高涨,积极提问,刘老师耐心解答,认真指导。
刘炘简介:
1978年先后在甘肃电视台任新闻记者、新闻部副主任、主任和甘肃电视台副台长,从事电视新闻、专题、文艺、电视剧的采制、策划和管理。2000年任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,分管全省广播电影电视宣传和电视文艺、电视剧、电影的创作。2006年任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巡视员。
2009年,甘肃省委、省政府授予“甘肃省文艺终身成就奖”称号;2006年,甘肃省文联授予“甘肃省第三届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”称号;2002年,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授予“全国‘十佳’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”称号;1984年,中国记协授予“全国首届优秀新闻工作者”称号。
主创的电视专题片《中国哈萨克族》、《吉隆坡印象》、《立在非洲的丰碑》、《五光十色的日本》等30多条、部电视新闻、专题节目获得全国或省部级奖励。策划、组织或监制的20多台、部电视文艺晚会、电视剧、电影等文艺作品获得全国或省部级奖励。
先后撰写出版理论专著《电视意识论》、《电视重构论》、《生态电视论》三部,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学术年会认定其学术成就在全国广播影视界“独树一帜”。先后获得“甘肃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” 一等奖两个,二等奖一个;中国广播电视学会“优秀广播电视论著”一等奖一个,二等奖两个,三等奖一个 。
先后撰写出版《越洋远旅》、《雪峰下的山坳》、《激情依然》、《玄奘瓜州历险之谜》、《贝格曼黑河大发现》、《关山寻踪》和《探寻秘域走廊》等著作。
现担任甘肃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,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界摄影家协会主席、西北师大必发7790电子集团兼职教授、嘉峪关市政府文化顾问、甘肃省扶贫项目专家委员会顾问、甘肃省记者协会副主席等职,主持多项文化项目。